枕頭,是一種睡眠工具。一般認為,枕頭就是人們為睡眠的舒適而采用的填充物。從現代醫學研究上認識,人體的脊柱,從正面看是一條直線,但側面看是具有三個生理彎曲的曲線,為了保護頸部的正常生理彎曲,維持人們睡眠時正常的生理活動,人們睡眠時必須采用枕頭。枕頭一般由枕芯和枕套兩個部分構成。
枕頭的分類也五花八門,古人曾將枕頭區分為冬枕、夏枕或軟枕、硬枕,這一分類是非常符合養生之道枕頭枕頭的,夏天喜歡用涼爽的枕頭,冬天追求溫暖一些的枕頭,有人喜歡較硬的枕頭,而有人喜歡較軟一些的枕頭?,F代人按照枕頭功能的不同分為首枕、腰枕、靠枕、耳枕、膝枕等。而從枕芯材料上分類就更多了:玉、磁石等石類枕;檀木、柏木等木類枕;決明子、蠶砂、菊花等健康枕;棉花、習絨及各類化學纖維枕等軟枕類,還有水枕、氣枕、茶葉枕等枕頭,適之寶的枕頭世界,目前包括了12大類,50多類功能。這些枕頭分別都在不同時代、以不同特點被人們所喜愛,其性能實用性也各有優劣。
介紹
如果說很多現代人枕頭都不會用,這未免有些讓人不服氣,因為這的確應當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。但是事實確實如此,按照中醫的養生之道,在枕頭使用最為講究的幾個方面:枕芯的高、低、軟、硬及透氣度,現代人們有著很多認識的誤區、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習慣。
合理高度
“高枕無憂”觀點危害極大。北醫大教授李志光主任介紹說,睡覺時維持頸椎的正常生理狀態,才能使頸項部皮膚、肌肉、韌帶、椎間關節及穿過頸部的氣管、食道和神經等組織與整個人體一起放松、休息。正常人睡高枕,無論是仰臥還是側臥,都會使頸椎生理狀態改變,使頸部某些局部肌肉過度緊張。久而久之,頸部肌肉就會發生勞損、攣縮,促使頸椎位置發生微小變化,引起頸部神經根和血管受刺激或壓迫,出現反射性痙攣,甚至造成腦部供血不足,產生頸、肩、背、臂麻痛或頭暈、頭痛、視力下降、耳鳴、惡心、聽力減退等癥狀。高枕是引起落枕、頸椎病的常見原因之一。此外,高枕會增大頸部與胸部角度,使氣管通氣受阻,易導致咽干、咽痛和鼻鼾。高枕還能使胸背肌肉長期緊張,胸部受壓,妨礙正常呼吸,長此下去必定給身體帶來不良影響。正常人去枕長期睡低枕,同樣也會改變頸椎生理狀態。因頭部的靜脈無瓣膜,重力可使腦內靜脈回流變慢,動脈供血相對增加,從而出現頭漲、煩躁、失眠等不適,低枕對于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病人尤其有不良影響。
一般來說,患有高血壓、心臟病、哮喘的人需要睡高枕;患低血壓、貧血的人則需要睡低枕。枕頭過高或過低都對人體健康不利。那么對正常人而言,枕頭的高度究竟多高才合適呢?一般的認識是:習慣仰臥的枕頭枕頭人枕高一拳,習慣側睡的人枕高一拳半較為合適。但最近據醫學調查,健康人在8小時睡眠中,姿勢變換約20-45次,而且有一半的姿勢在不到5分鐘就變換一次,其中60%是仰臥,35%是側臥,5%是俯臥。所以雖然說人們所需要的枕高度往往因人而異,與每個人高矮,胖瘦、肩寬窄、頭圍、脖子的長短頸部弧度有關,并無一定的標準,但是一般人睡眠由于使用仰臥姿勢時間較多,一般醫生會建議使用一拳多一點的高度為宜,不宜達到一拳半的高度。
關于枕頭的合理高度,近年出現了新的研究成果。在詞條高低枕頭中,給出了一個表格,稱作“粗線條正確”的答案。該認識運用人體工程學的原理,抽象了一個在開始研究階段使用的模型:“人們在采用臥姿進行休息、睡眠時,能保持身體的自然體態而不窩著脖頸(即不造成脖頸的彎曲變形。)”——在這個基礎上,依據國家標準GB10000 —88《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》的數據,經過研究、推導、做出必要的近似設定、適當地進行分檔和圓整處理等,推導出了我國成年人合理合適的側臥枕高和仰臥枕高數據表。這是一個成系統體系的、概括了全貌的,因此而較它之前的所有說法科學得多的,包括區分男女、按身高分高個、中等個、矮個的,還考慮到了頭和脖頸的人體結構的、明確區分仰臥和側臥的、合理合適的枕頭高度的數據網格。該表格如下所示。